選擇適合的隔震支座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和要點:
一、建筑結構特性
建筑類型和功能
住宅建筑:如果是普通住宅,主要考慮居民的生命..和基本的居住功能保護。對于多層住宅,天然橡膠隔震支座(LNR)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它能夠提供基本的隔震效果,成本也相對較低。而對于高層住宅,可能需要考慮鉛芯橡膠隔震支座(LRB)或組合使用多種隔震支座,以應對更高的建筑高度和更復雜的地震響應。
公共建筑:像醫院、學校、圖書館等人員密集且功能重要的建筑,對地震后的正常運營要求很高。這類建筑應優先選擇隔震性能優越、具有良好復位特性的隔震支座,如鉛芯橡膠隔震支座或摩擦擺隔震支座(FPS)。例如,醫院的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區域在地震后必須能夠立即投入使用,隔震支座要能有效減少地震對建筑的破壞,..醫療設備正常工作。
工業建筑:對于有精密儀器或對振動敏感的工業廠房,如電子芯片制造車間、精密儀器實驗室等,滑動隔震支座(如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與摩擦擺隔震支座結合)可能更合適。這些支座可以有效減少地震和外部振動源對生產設備的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建筑高度和規模
建筑高度越高,其地震反應越復雜,自振周期也越長。對于高層建筑,需要選擇能夠有效延長自振周期并且具有足夠承載能力的隔震支座。一般來說,建筑高度每增加一定數值,隔震支座的規格和性能要求也會相應提高。例如,在..層建筑中,可能需要采用大型的、高阻尼的隔震支座,并且可能需要多層隔震系統來滿足抗震要求。
建筑規模(如建筑面積、層數等)也會影響隔震支座的選擇。大面積建筑可能需要更多的隔震支座來均勻分布隔震效果,并且要考慮支座之間的協同工作能力。
二、地震特性
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參數
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是選擇隔震支座的關鍵因素。在高地震烈度地區,如處于地震活躍帶的區域,需要選擇具有更高阻尼和更強變形能力的隔震支座,如鉛芯橡膠隔震支座或摩擦擺隔震支座。這些支座能夠更好地消耗地震能量,減少建筑物的地震響應。
要考慮地震動的卓越周期、峰值加速度等參數。隔震支座的自振周期應盡量與地震動的卓越周期錯開,以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力。例如,如果當地地震動的卓越周期為1-1.5秒,那么選擇能夠將建筑物自振周期延長到2-3秒的隔震支座會更有效。
地震類型
不同地區可能面臨不同類型的地震,如近斷層地震、遠場地震等。近斷層地震通常具有較強的脈沖特性,會導致建筑物產生較大的位移和速度。對于這種情況,需要選擇能夠承受大位移和高速度沖擊的隔震支座,如具有良好韌性和快速復位能力的摩擦擺隔震支座。而對于遠場地震,隔震支座的重點在于有效隔離地震波的高頻振動,橡膠隔震支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揮較好的作用。

三、隔震支座性能
承載能力
隔震支座的承載能力必須滿足建筑的自重、活載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大荷載需求。要根據建筑的結構形式和荷載分布情況,準確計算所需的承載能力。例如,對于大型商業建筑,由于其活載較大,需要選擇承載能力較高的隔震支座,以..在正常使用和地震情況下建筑的..性。
變形能力和位移限制
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需要有足夠的變形能力來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但是,過大的變形可能會導致支座失穩或建筑物的過度傾斜。因此,要選擇變形能力與建筑允許位移相匹配的隔震支座。一般來說,橡膠隔震支座的水平變形能力可以達到支座直徑的幾倍,在選擇時要根據建筑的位移限制要求進行合理選型。
阻尼特性
合適的阻尼可以有效減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動和位移。不同類型的隔震支座具有不同的阻尼特性。例如,鉛芯橡膠隔震支座的阻尼主要由鉛芯提供,其阻尼比相對較高;而橡膠隔震支座(LNR)的阻尼比相對較低。根據建筑的抗震需求和地震特性,選擇具有適當阻尼比的隔震支座,以達到更佳的隔震效果。
四、經濟成本和維護
初始成本
不同類型的隔震支座價格差異較大。天然橡膠隔震支座價格相對較低,而鉛芯橡膠隔震支座和摩擦擺隔震支座等高性能隔震支座價格較高。在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建筑的抗震要求和經濟預算。對于一些對隔震性能要求不是特別高的建筑,可以選擇性價比高的隔震支座。
維護成本和使用壽命
隔震支座的維護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橡膠隔震支座可能需要定期檢查橡膠的老化情況,滑動隔震支座要檢查滑板的磨損等。選擇使用壽命長、維護簡單的隔震支座可以降低建筑的長期運營成本。例如,經過特殊處理的橡膠隔震支座使用壽命可以達到幾十年,在選擇時可以考慮這種具有良好耐久性的產品。